骄阳似火的七月,当同学们还沉静在紧张的期末备考中时,“三下乡”的钟声在我系已经敲响。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 “三下乡”工作的号召,在学院团总支牵头,在相关领导、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由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5名同学组成的,暑期农村环保科普团队于2017年7月8日至2017年7月11日前往河北省怀安县大要子水村开展以“互联网+新农村建设之农产品在线”研究为主的服务活动及实践活动,发挥专业优势和特长,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力量。
河北省怀安县大要子水村是河北省的一个贫困县,在漫长的岁月里,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合汇在这片土地。但由于当地信息技术的落后,大多数村民并不了解互联网,使用网络的也只有寥寥几人。针对这一实际,计算机技术系“暑期农村环保科普团队”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为该村开展“互联网+新农村建设之农产品在线”活动。
一、现场调研,了解当地实际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农民们的实际困难,“三下乡”小组成员就张家口怀安县的大要子水村展开了问卷调查,成员们从村民的智能手机使用状况到对惠农政策的了解都进行了认真的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对村户面对面访问的方式对当地农作物种植和销售情况,村民使用互联网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二、数据收集,分析现实困境
据调查显示,村民们面对的主要难题就是由于交通的不便导致的信息技术的落后。80%的人不了解互联网,了解基本使用用途的只有寥寥几人。智能手机使用的情况也很少,绝大多数的人使用的网络服务是微信。
另一方面是,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少,只有通过广播或广告才能了解一点。对于惠农政策,45%的人了解都不够及时,还有20%多的人甚至不了解。由于信息的获取量有限,导致农作物的销售渠道也很单一,基本都是直接交给收购人,这就面临着销售价格不合理的情况。少数人选择的销售渠道是找中间商或直接去市场,而这两者也会多少面临一些销售困难的问题。销售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村民的生活质量。很多人面对着严重滞销的问题,而他们最多的选择就是放低价钱,辛苦了一年的成果,为了不囤货,也只能低价出售。

三、加大宣传,让“互联网+”深入人心
为了帮助当地村民解决这一问题,计算机系“三下乡”的团队成员通过展开图片展、视频介绍、现场咨询等形式的落地宣传活动,并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互联网知识,让村民及时的了解到“互联网+”的相关政策,同时进行征集线上宣传,进户宣传手册,通过合理利用“互联网+”成功致富的例子,现场进行理论宣传让村民对互联网有了基本的了解,得到了很多村民的关注和认可。同时也向村民们推广了手机软件来帮助村民了解国家惠农政策,解决农作物的销售渠道,及卖家的问题,帮助农民销售农作物解决大量囤积等问题。

伴随着文艺汇演的结束,“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也结束了,但三下乡的过程的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它不仅促进学生的社会实践与服务能力,培养了克服困难的耐心与恒心,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出我们微小但却坚实的一份力量。
